一、现状:自己能做到的程度和欠缺在哪里
能够对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,提出解决方案,并且进行修正和调整。
但是有时候对于自己不那么熟悉的领域,视角不够广阔,想出来的解决方案也容易理想化,没有真正经过现实的验证。也就是成本、竞争、时间维度上并没有沉下心的考虑进来。 比如从工作来说,之前接触过程中,我能明显感觉到打工人和老板的思路完全不同,而之前的思路相对来说会更偏打工人一些。 考虑问题时容易站在某个岗位或者的流程的一个部分来想,对于流程的其他部分起到的作用是模糊的,没有形成闭环。 又比如从自己的规划来说,时间维度都放的比较短,基本难以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去解决一些问题,容易出现一叶障目的现象,只看到眼前。另外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也飘忽不定,其实并不是自己做不到,而是自己以为自己做不到而已。
二、分析:对标不同级别
L1 - 掌握学习意识,改变学生思维
主动学习这方面的积极性倒还是一直有的,只是觉得自己想不想把自己局限在这个行业,想玩些更好玩的。 工作中,确实还是容易感觉工作没有意义,尤其和同行人交流时,感觉整体负面情绪较多。 不过基本上多和行业外的人多交流,工作中抓重点减少时间,注意力多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,心态就会好多了。试验下来,这个方式还比较适合现阶段的自己。
L2 - 提高工作效率
这个在兴趣爱好领域体现比较明显。就是很多事情还停留在听说水平,凭感觉出主意了,但是听说和落地相差十万八千里。以后这一块,自己先想办法实际验证一下或者多和这个领域的人深入沟通一下,把路径先自己明确一轮,也多和他人交流,mvp修改迭代,不要凭空想去搞。 对比起来,工作当中这种情况比较少,基本上考虑方案都会直接带入能不能落地,不会做得太理想化。 不过我觉得效率达到远超过同事水准,能把别人干20天的事,1天就干完了,剩下19天给自己,真的很酷。这方面很值得做一下。
L3 - T型人才
也是现阶段正在做的了。 虽然做的事情偏中后台和风控,但是和业务条线的配合都还是比较愉快和顺利的,不会像很多其他人一样容易和业务部门起冲突,而且本条线业务也还是做得好。这个可以说是我在这个岗位上的优点了。 后期可以更主动和各个部门进行沟通,其实对培养全局视野是很有好处的。
L4 - 同行交流,结交人脉
这一块的话,线上其实还是做得比较多元化了,可以做得更有深度一些,感觉一起做个什么项目这种形式是比较合适的。 线下这一块是值得再多尝试的。线下约出来交流,哪怕是两个小时,效果都和线上很不一样。 总之,更深度一些,更多线下的。
L5 - 底层认知
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用好身边的各种资源,尝试各种路径,发掘自己的能力和潜力。 就是同样的牌,拿在我手上,我可能不知道怎么打,但是换一个人来,会打得很好。所以其实不是牌的问题,更不用抱怨环境啥的,当然也不用自怨自艾,心态好好调整一下,沉下心来直面问题,也没有那么难。 让自己这辈子过得开心过得爽。
三、行动:下一步调整
生活中
1 让自己过得开心过得爽。(L4)
多尝试一些非常规的、我之前没想过的、没用过的方式。 最简单的方式,就是多接触一些这样的人,多开开眼界,让自己看到原来还可以这样,然后自己也动手试试看,多做实验,多体验。 DO ——可以先尝试的国内的有 X,Y,H,L,这些人是可以直接去互动的。 试试看做试验,并且把体验也记录下来。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,尝试的更有深度一些,并且主动去和他们进行互动和反馈。
2 洞悉他人的需求。(L5)
这一块,商业领域的很多经验值得借鉴,看他们到底是满足了人的什么需求。 另外,带着这种意识,能够让我在生活中更好的与和我不一样的人相处。 商业这一块确实之前不太敏感,所以先从最简单的开始。 DO ——可以先从分析自己的花钱开始,列个 excel 表,看什么东西打动了我,让我掏钱了。
工作中(近期休假中,暂缓)
1 先把效率提升到 2 倍(L2)
每天做好一个重点工作,而不是各种零散的杂事,工作上重点项目还是做到出彩。 并且每天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,自己心态也会比较好。
2 有意识的和与自己身份不同的人多沟通,差异性越大越好(L3)
和其他部门的人主动沟通,尤其是管理者和业务条线。 碰到来开户的各种老板,有意识在工作问题之外,先多聊一句话。
Changelog
- 20220723 zoejane init